原文來源:儀器信息網
原文作者:KPC
原文鏈接:https://www.instrument.com.cn/news/20221202/642673.shtml
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,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,中國空間站由此形成包含天和核心艙、問天實驗艙、夢天實驗艙和天舟五號貨運飛船、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、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“三艙三船”構型。
此次載人飛行任務,不僅讓“神十四”和“神十五”實現“宇宙級同框”,也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。出色完成這一歷史使命,離不開飛船上的諸多“神器”,它們不僅對飛船的成功發(fā)射具有重要作用,也與飛船在軌正常工作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。艙門快速檢漏儀:檢測艙門是否密封良好
“艙門已關好,可以脫航天服。”
如此簡潔明了的指令,實際上是艙門快速檢漏儀對航天員的溫暖關懷。它的內部核心傳感系統(tǒng)能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,在短時間內判斷艙門是否關閉完好,完成飛船艙門密封狀態(tài)檢測,并向航天員提供相關指令。
早期的神舟飛船通過檢測整艙艙壓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性,這種方法準確、可靠,但缺點是耗時長。“艙門快速檢漏儀正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,實現了對神舟飛船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、準確檢漏,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。”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機電產品事業(yè)部高級工程師董義鵬說。
目前,艙門快速檢漏儀已經產品化,形成了包括固定式和便攜式、具有豐富氣路和數據接口的型譜化產品,在具有相似環(huán)境的門體或腔體的密封檢測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照明設備:點亮神舟星際探索之路
在軌飛行時,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會周期性經過地球陰影區(qū)。因此,與空間站組合體“太空牽手”,穩(wěn)定高效的照明非常重要。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研制的載人飛船艙內照明設備(近距離泛光照明)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(遠距離透光照明),不僅為航天員提供艙內工作和生活照明,也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在陰影區(qū)的交會對接提供攝像輔助照明。
為滿足復雜惡劣空間環(huán)境的使用要求,神舟十五號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均采用先進的固態(tài)照明光源。據該所機電產品事業(yè)部高級工程師楊軍介紹,這種光源的優(yōu)點是耐沖擊、抗振動、功耗低、穩(wěn)定性高,但受限于發(fā)光材料的性能,固態(tài)照明對環(huán)境溫度比較敏感。
操縱棒:擺脫引力束縛的操控利器
在飛船的發(fā)射和返回過程中,航天員的身體被牢牢束縛在座椅上,即使各種設備近在咫尺,也是“鞭長莫及”。如何解決這一難題?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研制的操縱棒可幫了大忙。
“操縱棒的把手是根據航天員手掌正常抓握狀態(tài)賦型設計的,外部輪廓曲面完美貼合航天員掌心,能夠滿足操作過程中的舒適度要求。此外,操縱棒桿體可無極伸縮,航天員可以根據現場條件,在一定范圍內任意調整其長度。”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機電產品事業(yè)部高級工程師段福偉解釋。
艙外航天服橡膠件:調節(jié)艙外航天服氣壓不可或缺
對艙外航天服而言,氣壓調節(jié)是重中之重,絕不能有一絲漏氣。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2所研制的艙外航天服主氣密層、手套橡膠件、連接處密封件,都是實現艙外航天服氣壓調節(jié)不可或缺的組件。
該系列橡膠件具有高強度、高抗撕、耐高低溫交變等性能,空間環(huán)境適應性良好,同時亦能滿足空間飛行器衛(wèi)生學標準要求。據宇航配套及特種橡膠材料與工藝高級工程師陳兵勇介紹,主氣密層涉及肩、肘、臀、膝、踝等多個活動關節(jié),能夠為航天員在太空超低溫條件下靈活出艙提供基礎防護;手套橡膠件作為艙外航天服手套的重要部件,在方便航天員艙外作業(yè)的同時,也能提供必要的防護;連接處密封件則可以耐受空間環(huán)境,確保密封嚴絲合縫,并讓航天服的關節(jié)處使用起來靈活自如。
二氧化碳吸附藥盤:讓航天員在有氧環(huán)境執(zhí)行艙外任務
航天員的活動時刻都在產生二氧化碳。因此,保持航天員生活環(huán)境的有氧狀態(tài),是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艙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統(tǒng)中的二氧化碳吸附藥盤,可在航天員執(zhí)行艙外任務時,將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允許范圍內。
二氧化碳吸附藥盤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2所耗時5年研制而成,團隊相繼攻克高效無毒配方、高強度成型工藝等關鍵技術,具有低流阻、低粉塵、高強度、高吸收率的特點,為航天員順利安全執(zhí)行艙外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“此外,我們還為空間站的太空廁所研制了大便袋上蓋組件,用于航天員日常排泄物的殺菌處理,讓他們長期在軌工作、生活的空間家園更加安全、衛(wèi)生、舒適和溫馨。”宇航配套及特種橡膠材料與工藝高級工程師周渝凇補充道。
[來源:光明日報]
著作權歸作者所有。
商業(yè)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(yè)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鏈接: https://www.instrument.com.cn/news/20221202/642673.shtml
來源:儀器信息網